鲁东大学“四式”服务师生更便捷
发布日期: 2021-12-15 16:54 浏览次数: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鲁东大学注重发挥档案馆、校史馆、书画馆、民俗馆“四馆”在存史资政育人、文化教育育人、艺术鉴赏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将档案资源、传统文化、艺术鉴赏与党史校史学习一起抓,同落实,互促进,并将学习教育推进到第一、第二课堂,服务师生更便捷。

“无接触式”查档,保障毕业生档案资源利用。探索疫情防控期间档案信息利用的工作思路,采取网络办理、工作人员代办等“无接触式”办理,保障毕业生档案资源利用,确保疫情期间档案服务不断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已受理网上档案资源利用1000余人次,工作人员通过EMS等方式专人寄送档案材料650人次,协助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学籍学位咨询与认证1800余人次,最大化满足特殊时期档案资源利用需求,让需要档案资料的校友“不跑腿也能查到档”,确保疫情防控和档案服务工作“两不误”。

“订单式”服务,让校史、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活化教育形式,区分不同对象需求,成立“呼声--红色故事传播站”服务团队。利用日常师生休息场所如“树林、小凳、操场”等空间作为“小小讲堂”,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订单式”讲解服务。订单式”服务自由选择、安全方便,弥补了“统一参观”“集体上大课”固有的缺陷,破解了服务对象众口难调的问题,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更接地气。党史活动以来,团队共整理观众问题32条,搜集整理红色故事45篇,预约讲解35次。此外,团队还将学校周边6所红色教育基地纳入服务范围。该活动成果获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比赛“一等奖”和山东省大学生红色专项比赛“最佳传播奖”,《光明网》以《“订单式服务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专题报道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网络式”课堂与展览,让教育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依托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以语音、图文等形式,推出了“博物馆微课堂--讲述馆藏作品背后的故事”30期,确保了“停课不停学”,让师生足不出户,就可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依托临时展厅,推出了《明朗的天 1935-1948延安时期木刻版画纪念展》《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时代 鲁东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职工书画摄影展》等10场“岁华纪丽”线上线下系列展览活动,让教育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其中,光明日报客户端以《在木刻版画展陈中传承延安精神》对相关展览进行报道,展览育人提升至新的高度,博物馆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浸润式现场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美术基础》等专业课教学放进民俗馆,教师利用馆中的藏品如“清代烟台月饼模、民国招远牛郎织女剪纸、胶东民间大鱼盘……”等民间工艺品作为活动的“道具”,实地讲述“百年胶东民艺”。用藏品导入,结合实物讲理论,师生边参观边分析作品,耳濡目染手动感受艺术魅力。将22个学院的党史课放在校史馆,利用红色展厅,结合文献资料、影像资料,现场讲解“校史中的党史”,传承红烛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将学生的主题实践活动放在校史馆,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展厅人物与实物,开展“我来讲红色校史”活动,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讲解“身边的红色故事”,成为课堂的主人,参赛学生达到360人,35名选手最终进入决赛,20名成为优秀讲解员。教师在点评学生讲解的同时,自身也从学生身上受到教育启发,得到感染,师生互育,校史馆也被评为“2021年烟台市红色教育基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