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中医药大学:打造“四链融合”现代中药产业学院
发布日期: 2023-03-24 16:01 浏览次数:

山东中医药大学面向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需求,围绕中药产业链的断点、堵点问题,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原则,发挥院校学科专业优势与优质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促进中药种养殖生态化、提升中药制药智能化与绿色化、助推大健康产品开发高端化为核心,推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紧密融合,建设了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现代中药产业学院。

一、融合“四新”建设,构建复合型教育模式

推进“新医科+新农科”融合发展,在生态栽培、智能制造、绿色制药、大健康产品开发、中药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促进校企教学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的互通共用、共建共享。一是整合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三个优势专业,联合企业建设了以“中医药+生态栽培”“中医药+智能制造”“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课程体系为重点的现代中药产专业群。二是以本科培养应用型、硕士培养复合型、博士培养创新型为定位,构建“本科-硕士-博士”全层次产业人才育人体系。三是通过三专业聚集、五企业支撑、全产业链发展,按照“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建设理念,搭建“理论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三个教学体系;融合“企业优质资源、学校优势专业”二个主体特色;在中药资源生态保护与栽培、智能制造与绿色制药、大健康产品开发与服务方面重点突破,实现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总目标;形成了“三二一”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整合双向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山东省中药质量控制与全产业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中药材生态栽培、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中药抗病毒新药研发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等工作,促进医养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现代中药产业链的断点、堵点等关键问题。一是牵头建设山东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立山东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指导建设GAP药材基地面积占我省的80%,推广药材总产值超300亿元等,位居全国第一。二是升级炮制工艺、建立炮制标准,实现传统炮制工艺设备的现代化升级,带动企业增收8000万元。三是开展中成药二次开发与中药大品种培育,仅小儿双金口服液单品种年销售额即突破4.64亿元。四是突破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关键性“卡脖子”技术,制定山东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协同合作的山东省3家生产企业的年销售额达5.7亿元。

三、依托科研平台,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一是坚持协同创新,依托学校中医药创新研究院、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中医药产业园等研究院所和基地,将参莓传杞、椹杞酒等系列养生药酒、绿色中药面膜、养生代茶饮等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二是利用学校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开展金银花、桔梗等种子种苗优选,丹参、金银花等生态栽培和采收,中药饮片的智能制造和饮片质量标准制定以及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等科研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山东道地药材的产业优势及引领作用,加快发展中药材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逐步实现丹参、黄芩、山药等中药产地加工与饮片生产一体化,校企联合制定丹参、黄芩、山药等大宗品种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四是突破中药配方颗粒等新型饮片生产关键性“卡脖子”技术,制定相关质量标准。五是发展酶工程技术,对酸枣仁、六神曲、淡豆豉等进行微生物发酵技术的研究。近5年,与5家企业联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

四、共建实践基地,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

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对接医养健康产业、满足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为宗旨,校企联合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实训设备和技术的来源渠道,探索校企一体化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打造由田间到车间浸润式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一是创新校企师资互通交流机制,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多渠道加强创新创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充分利用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共建金银花健康产业园、中医药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炮制传承示范基地等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校外实践基地。三是通过专业见习、项目实训、毕业实习等形式,每年安排学生1000余人次开展中药饮片智能制造、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立、绿色制药等项目的见习、实训,接触企业真实开发项目,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校企对接的紧密性、学生就业的适应性、职业生涯的发展性。

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瞄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努力打造成人才培养示范区、企业发展助推器、产教融合新标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