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鲁东大学:“四个融合”助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4-06-06 19:25 浏览次数:

鲁东大学勇担人文社会科学建设重任,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通过党的建设与学科业务、制度先行与考评激励、常态发动与重点培育、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四方面深度融合,助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建与业务相融合,铸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旗帜领航,深学细悟见行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实行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制定并实施《鲁东大学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方案》,聚焦人文社会科学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细化22条具体措施,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武装,同学共进强使命。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召开思想座谈会,全校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副院长和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代表等同上一堂党课,加强舆论宣传和文化传播,把思想之旗举得更高、把奋进之力聚得更强、把信仰之魂铸得更牢,增强师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铸魂育人使命。2023年,共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50余场,开展推荐、遴选各类项目、奖励和认定社科成果等100余次。

二、坚持制度先行与考评激励相融合,畅通创新发展“主渠道”

织密体系,在顶层设计上务实功。实施《鲁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落实落细21项高质量发展举措,做优做强2个哲学社会科学高峰学科,达到省高水平建设学科或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平,不断织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拓宽视野,在选聘优才上出实招。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人文社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建社科工作战略咨询委员会,建立社科资深专家库,定期开展研讨咨询,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论证、奖项申报、成果培育把脉支招、咨询指导,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树牢导向,在优化评价上求实效。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健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评价、评优晋级等全链条学术评价体系,修订完善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成果等重点业绩认定办法和创新平台管理办法,更加突出科研成果的创新、质量和贡献,引导科学研究从重数量向重质量和标志性成果转变。2023年度,教师累计发表CSSCI等论文125篇,同比增长60.26%,出版一类出版社专著74部,同比增长110%,年度成果质量和数量均获得新突破。

三、坚持常态发动与重点培育相融合,构建科学研究“主引擎”

优化机制,抢占科研新赛道。建立健全“部门全程服务+学院组织发动+教师自主申报+专家精准指导”纵向项目申报机制,申报率、立项率和经费数量显著提升。2023年度,我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项目10项、其他省部级项目6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3项,省“十四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省研发计划(软科学)重大项目各1项,均实现该类别项目新突破。多向驱动,拓展发展新空间。做好高级别奖项孵化,推荐申报教育部社科奖14项,山东省社科奖53项,泰山文艺奖5项,申报数量均比往年有较大提升。获教育部社科成果奖1项、民政部优秀成果奖2项、省社科奖12项、泰山文艺奖1项。重点培育,实现成果新突破。制定社科重大创新任务培育项目实施方案,遴选9个项目、13个创新平台、7个优秀成果进行重点培育,投入培育经费200余万元,推动国家级项目、平台、奖项实现新突破。加强学报编辑出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扩展版,成为高校区域国别学科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学术刊物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四、坚持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相融合,唱响人才团队“主旋律”

严抓整顿,平台建设提质量。开展人文社科类自设科研机构清理整顿,对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求和新兴产业,对现有34个校级平台备案管理,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科与学科、学院与学院交叉融合,为培育申报高能级创新平台打下坚实基础。严抓考核,强化监督促落地。实施管理监督常态化,加大平台绩效考核力度,推动完成东北亚研究院2023年度绩效考核,高质量完成汉语辞书研究中心验收及第四期续建签约,成功获批省级创新平台、智库5个,申报区域国别研究中心3个。严抓培育,科研团队出成效。实施科研团队培育计划,完善“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模式,“人人有团队,人人进团队”良性局面进一步形成。2023年,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计划团队4个、山东省社科首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